【访谈】肖邦大赛的「网红钢琴家」角野隼斗




10月4日,日本著名钢琴家角野隼斗(Hayato Sumino)登上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轮的舞台。26 岁的角野是拥有钢琴家、YouTuber、学霸等多重身份的「网红」,他在 YouTube 频道拥有高达80多万粉丝。这篇文章要带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位「多才」的日本钢琴家「角野隼斗」。

 

本文选自《角野隼斗的「琴」与「音」》(有节选)

Interview by 高见泽知世





「现代的SUPER MAN角野隼斗」

 

—角野你好,听说你就读于东京大学研究所,2018年夏天在日本国内最大规模的PTNA钢琴大赛中获得优胜,才正式开始音乐活动。2019年12月又接着在全国5个城市举办了6场独奏音乐会(主题Inspiration from Rachmaninov),而且场场完售,听说有1,700多人参加,每场公演都大获好评。同时经营YouTube、在研究所做研究、举办音乐会、参与各种的会议与采访,在各领域都非常的活跃,真的是很不容易。

 

角野 谢谢。

 

※PTNA钢琴大赛历届优胜者多为音乐系本科生 ,此次由东京大学的一般生获得优胜实为少例。

※东京大学为日本的最高学府。

 





「海外演出,串起音乐之轮」

 

—2020年春天将会从研究所毕业,未来以钢琴家的身份,将会有什么新计划呢?

 

角野 独奏音乐会与海外的音乐会还是会积极的举办,YouTube频道也会持续经营,分享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过,也会保留一些充实自己的时间,不单只是音乐,也会去上一些课、参加音乐会等,如果没有让自己有IN PUT,都只是OUT PUT的话是很恐怖的。

 

—最近好像也开始在bilibili分享自己的视频,是什么机缘下开始的呢?

 

角野 我第一次到中国是在2019年10月,因为担任DJ MR. OKAWARI的键盘手而一起到上海演出。那时,当地的朋友知道我对中国不是很熟悉,就很热情的带着我去吃饭、观光,也让我对中国有了更多的认识,后来我就在朋友的协助下在bilibili建立了自己的频道。其实我现在也在学习中文,希望以后可以让更多华语圈的朋友听到我的音乐。

 

—实际开始之后,有什么心得呢?

 

角野 我很高兴看到有华语圈的朋友在我的YouTube频道留言,跟我说“欢迎来到bilibili”。不过,刚开始的前三个月订阅数几乎没有成长。直到二月初我上传了一部同时弹奏三角钢琴与玩具小钢琴的影片,原本粉丝数只有约1000人,一周内就瞬间突破了1万人,现在则是约有4.5万人。大家也都给了很多留言,为了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反而给了我学习中文的动力。我觉得很开心。

 

—未来也有计划到亚洲其他国家进行演出吗?

 

角野 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到更多亚洲国家表演。我有很多想要见面的音乐家,他们都跟我一样会在网络上发表影片。就算语言与文化可能会有些隔阂,但我相信我们可以透过音乐来交流。






「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神秘力量」

 

—你在音乐表达的部分,是从经验中累积而来的吗?

 

角野 有从经验中累积的,但也有无法用言语表达,像是一种神秘力量似的。好像有点怪力乱神,但的确有这样的状况。

 

—才不会怪力乱神呢!(笑)

 

角野 不过,如果把事情都神格化,那可能自己就会放弃思考。例如,不是常有人说肖邦是神吗!是啊,他是神没有错,但如果只是这样想,就会放弃去思考他为何这么厉害了。

 

—关于「言语化」,好像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件事,那就不会特别去做了。认为肖邦是神,然后呢?!就结束了。这样反而是不好的,对吧!不能只是一味地接收,也要能够主动的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思考。

 

角野 是的,如果因为说不上来,没办法用语言表达那个很棒的感受的话,就是放弃「言语化」了。如果经过思考,但还是找不到恰当的言语去表现的话,那倒还好。如果一开始就不去探寻,这样很快就会习惯不思考了。当然,这件事要不要去做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我认为,透过将表现「言语化」,自己也会更了解自己,演奏的表现也会更全面。

 







「关于音乐」

 

—你在YouTube上发表不少自己改编的曲子。感觉你特别重视Chord「和弦」,可以分享「和弦」在音乐中所扮演的角色吗?

 

角野 一般人听音乐时都不太会去意识到「和弦」,大部分都是听旋律与歌词。但是因为有了「和弦」,人才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大调」听起来欢乐,「小调」听起来悲伤等。在过去Do Mi Sol也曾被视为是不和谐音。

 

—Do Mi Sol不和谐音是什么意思呢?

 

角野 在文艺复兴时代,Do Mi Sol被认为是不谐和的音。Do跟Sol在振动频率(周波数)上是2:3,这是很完美的数字比例。完美的和弦,是所有的音的周波数都以简单的整数比呈现,也就是简单的波型。随着时代的演变,慢慢的有更多和弦的种类被发展出来,最终成为了我们现在听到的现代音乐。听到什么样的音乐会觉得很放松、很舒服,其实都跟过去所听的音乐类型有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喜好。

 

—音乐,特别是古典乐,在某种程度有一定的规范与定义,要能够忠实地演译出作曲者的动机想法好像很重要。但成长背景完全不同的状况下,要能够正确地诠释作曲者意图真的很不容易。

 

角野 就好比原创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如果没有按照原作者的想法去拍摄的话,那么原作者,及喜欢原创小说的人就会觉得格格不入。所以在进行脚本设计时,必须要重视原作者的写作意图,电影制片再加上自己的许多想法去构成一部电影。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个范畴底下,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就变成是每个音乐家个人的演出风格了 。

 

有时候,也有音乐家会刻意跳脱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奏出独创风格。像这样的人,通常在音乐大赛中都会被刷下来,「这个不是肖邦吧?!」常会被这么说。

 

但我觉得,以音乐本身来说,这并非不好或不可行,只是以音乐大赛的标准来说不被认可而已。如果音乐中有演奏家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那么我认为就是好的音乐。

 

以自己的想法随意弹奏,或是思考过原作曲者的意图后,刻意跳脱,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弹奏,我觉得会让听到这音乐的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经过自己深层的思考的演奏,不论是在古典范畴内,或是跳脱范畴,我觉得都能够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即使是同样的事情,感受也会完全不同吧!

 

角野 是的,会让人有种认同感。

 

—作曲者的意图,从乐谱上看得出来吗?还是得从经验中去理解呢?

 

角野 音乐所有的表现,本来就很难全部记录在乐谱上,弹奏的强弱与踏板踩下放开的时机等细节都不会被写在乐谱上 ,所以也包含了一些即兴的表现。演奏古典音乐常会被建议一定要照着乐谱来弹,不过像肖邦、莫扎特这些大师,他们也不会死板地照着乐谱演奏。有时会很自由地加上装饰音,或是左手照着谱弹,右手自由的弹其他旋律等。不过,作曲者也会有特别希望呈现的表现。例如,同一个乐句连续弹三次,但只有第三次的最后特定的音会降半音,这个下降的半音就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想要传达重要的意图。

 

—因为作曲是有创作意图的,所以音乐也能带给人欢乐或是悲伤的印象,是吧?!

 

角野 文字也是这样啊!单独的词汇本身并不具备特别的意义,但写成文章、变成一篇故事,就可以感动很多人。

 

—关于编曲的技巧,是从钢琴的练习中培养的吗?还是古典乐以外的经验也有关?

 

角野 如果单只有接触古典乐的话,应该很难学会。因为我也有在玩团,我们常常需要听到音乐就要能够自己采谱,然后弹出来。所以,必须要对和弦很熟悉。只有接触古典乐的人,当然也是有这样的能力,但那绝对不是自然而然会的。如果没有自发性的去学习,是很难建立起这样的能力。

 

—感觉如果能够越熟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表现也会更丰富。

 

角野 是的,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不过也是有正反两面的影响,当然对音乐的表现是正面的,不过弹法完全不同。所以自己必须随时切换,视状况调整自己的弹奏方式。这部分则是颇有难度的。话说回来,相通点还是很多,所以如果两边都能够兼顾的话,音乐表现就能够更广。

 

—未来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吗?

 

角野 作曲吧!之前大部分都只是改编歌曲,后来慢慢会有很多自己想尝试的表现手法,所以觉得是时候该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了。






「钢琴与数学」

 

—你在研究所专攻的是音乐与AI的研究,在这之前,大学四年主要是学习什么呢?

 

角野 在东大,1、2年级必须先在教养学部学习各种通识课程,3年级才会开始专科的学习。那时候主要是学习修统计学、概率、程序语言、数学等,还有目前AI研究的一些基础课程。

 

—在某些方面,我觉得你蛮特别的。在古典乐领域,很多都是从小开始练习,然后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一路选择音乐科班就读。但你却不太一样。

 

角野 是啊,其实我中学、高中并没有特别专注于钢琴,小时候也不是很喜欢练习,要我一整天练习钢琴的话,我宁愿选择一整天算数学。现在则是相反。

 

—数学与钢琴,感觉没有太多的连结。对你来说,这两者是很接近的吗?

 

角野 当然不太一样,不过音乐也是建立在12平均律上的,很多的音乐理论,其实背后都有数学的逻辑。

 

—每个人都会想要实现自我,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不得不放弃或妥协。像你能够同时兼顾两种以上的事情,真的非常令人佩服 。

 

角野 同时做两种事情,完全没有意义,不是吗?这样只是把自己的时间单纯切割成两半而已。所以,我一直很想把「数学」与「音乐」整合在一起,在研究领域上也能够持续精进。






「角野隼斗&Cateen」

 

—可以请你说说Cateen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角野 其实没有很特别的意思,我国中的时候,很喜欢玩太鼓达人的游戏,那时候登入的名字就是用平假名的Cateen。之后就一直沿用到现在。可能有人认为名字的由来是来自「神手院」。那其实是我YouTuber的朋友帮我取的昵称罢了。

 

—你有特别喜欢的音乐家吗?

 

角野 有蛮多的,在演奏方面,我受到「上原广美」(HIROMI UEHARA)蛮多影响的。她的音乐会我也去过好几次。

 

—你最欣赏「上原广美」的是哪些部分呢?

 

角野 她现场演出的魅力、还有气势都远胜于其他人。虽然跟一般的爵士乐不太一样,但她有自己独创的风格,我觉得很酷。从国二开始到现在,我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她很多的启发。

 

—今后,有想要一起共演的演奏家吗?「上原广美」吗?

 

角野 自己说想要一起演出,其实也是有点厚脸皮(笑),我会提到她是因为她是我非常尊敬的音乐家。

 

另外,一样是YouTuber的「藤井风」我也很喜欢。他不只会弹钢琴也会唱歌,是非常有天赋的音乐家。

 

Jacob Collier也是我很尊敬的一个音乐人,他很像现代版的坂本龙一,本人就像是音乐一样。

 

我也很喜欢Dirty loops。

 

—你也会想要唱歌吗?

 

角野 虽然不是很会唱,但会想要尝试。一般旋律也是靠手来弹。但如果旋律可以用唱的,那两只手就可以空出来做更多的表现了。

 

—感觉你的音乐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了。

 

角野 谢谢,我会朝向那个目标努力。

 

—最后,想要请教你,音乐对你来说是什么?

 

角野 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我觉得音乐就好像是「语言」一样。是传达表现的一种手段。因为音乐常常围绕在自己身边,所以情绪也会收到音乐感染。另外,就是我的生命里不能没有音乐。





访问时间:2020年4月

本文图片©NIFC

 

角野隼斗介绍

1995年出生。3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2018年东京大学研究所在学中获得PTNAPiano Competition特级首奖(Piano Teachers’ National Association  Japan)。2019年里昂国际钢琴大赛、第三名。2017年,肖邦国际音乐大赛in ASIA大学一般生亚洲大赛获得金奖。

古典乐所累积的基础,融合自己的风格改编歌曲、即兴演出,造成很大的回响。

曾与国立PROST交响乐团、日本爱乐乐团、千叶交响乐团等共演。

目前就读于东京大学研究所。主修音乐与AI的研究。

2019年12月所举办的全国巡演,6场公演皆完售。以”Cateen”名义活动的YouTube频道订阅数突破80万人,是备受瞩目的新时代钢琴家。

2019年6月, 由日本华纳音乐发行首张演奏专辑『Passion』。2019年10月岛本须美『singsGhibli Renewal (Piano Version) 』担任全曲钢琴演奏与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