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举行建院十周年音乐会



12月22日晚,“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音乐会”邀请了近30位知名音乐家汇聚一堂,以史无前例的超强阵容演绎了18部精心甄选的中外艺术作品,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携手音乐家们,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一同奉献了这场精彩纷呈的演出。此外,来自社会各界的观众代表,被邀请前来观看了这场演出。

 动人乐声里,他们与艺术家一起重温铭刻在这方舞台上的一幕幕温情记忆。 国家大剧院的艺术生产力已经可以和世界顶尖剧院所媲美, 上半场,六位独奏家带来了五部经典器乐名作。音乐会开场,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分别演绎了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和德沃夏克的《寂静的森林》,独具风情的吉普赛旋律在两位演奏家的诠释下绽放出迷人光彩,作品中蕴含的高难度技巧与丰富的情感表达,带观众走进自由而神秘的音乐世界。

作为国家大剧院的亲密老友、五月音乐节艺术总监,吕思清说:“我与国家大剧院有近十年的感情,每一次登台就像是老朋友相见。一年中,我十几次出现在大剧院的舞台上,这里是我的‘音乐之家’。”

王健回顾道:“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中,我在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大提琴独奏音乐会,如今还历历在目。我与大剧院的合作很多,去年还是大剧院的驻院艺术家。我十分荣幸,因为不光是中国的音乐家,国外的音乐家也把受邀来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看做是一种荣誉。”除西方古典音乐外,国家大剧院也为中国民乐名家和乐团搭建了一方展现中华民乐博大魅力的平台。当晚,二胡演奏家宋飞、琵琶演奏家章红艳以气势恢宏的《“逐梦”,为二胡和管弦乐团而作》(希望田野·中国梦想章)及细腻灵动的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两部民乐新作登台,清新委婉的曲调,一展中国民乐的无穷魅力。

享誉世界乐坛的钢琴家郎朗,携手15岁的美国少年钢琴家马克西姆·兰多共同演绎了乔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电光火石间碰撞出美国爵士旋律的优雅与激情,闪耀出令人陶醉的迷离色彩。                       

下半场的演出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是国家大剧院前任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桂冠指挥陈佐湟。陈佐湟于2017年1月卸任音乐艺术总监,由著名指挥家吕嘉接任。作为国家大剧院首任音乐艺术总监,他十分感慨:“在大剧院的十年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再回到这里我感到心潮澎湃。十年间我看到了这一代音乐家与大剧院的共同成长,相信大家也看得到,因为音乐是永远无法作假的。”歌剧制作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重心。在世界经典歌剧制作领域,十年间,大剧院一直保持精耕细作,将19 位西方歌剧巨匠的不朽之作搬上舞台,留下高水准的国家大剧院制作版本。22日晚,备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宋元明、石倚洁、孙秀苇、廖昌永、张立萍、王喆、阎维文、戴玉强、魏松,与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周晓琳、李欣桐、张心、金郑建、王冲、扣京、刘嵩虎、王海涛、王鹤翔、张扬、关致京轮番登台,演绎了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蝙蝠》《爱之甘醇》《托斯卡》《塞维利亚理发师》《诺尔玛》中的经典唱段。在精耕世界经典的同时,国家大剧院同样着力打造原创剧目精品,以震荡人心的乐章翻开岁月沉淀的历史,歌颂革命英雄的崇高信念,感怀引领新风的时代精神。下半场还展现了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方志敏》《长征》中的精彩唱段。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组建八年来在歌剧舞台上展示了蓬勃的风采,他们也以精湛的唱功演唱了《唐豪瑟》《长征》等作品的选段。

当晚,国家大剧院陈平院长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正曲结束后,他亲自登上指挥台,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加演了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歌剧《长征》选段“我们终将得胜利”。从幕后走到台前的陈平院长万分激动:“十年来,国家大剧院组织了8700余场演出,十年来,这却是我第一次登上舞台,代表国家大剧院2000名员工,指挥一次!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当艺术家太不容易,登台前既紧张又激动!也深刻体会到当一名艺术家太不简单,需要智慧、需要才华、还需要体力。刚刚与我合作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最优秀的乐团之一,他们是中国古典音乐新生代乐团。国家大剧院还有一只劲旅,那就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多明戈、帕帕诺等国际大师都评价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合唱团之一。第二首返场曲由合唱团与乐团带来印青作曲的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选段‘我们终将得胜利’,寓意着国家大剧院将伴随着国家的发展步伐,一天比一天更宏伟。大剧院要做成百年剧院,一步步走向胜利,一天比一天更好!”

最后,全体演员共同登台,一同唱响《歌唱祖国》,音乐会在激昂动情的旋律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