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7月27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官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觽堂当代艺术馆一莲艺术空间举办,正式公布本届音乐节的主题策划、节目亮点、演出阵容及系列公益教育活动安排。
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大师与纪念”为主题,将于10月9日拉开帷幕,10月24日闭幕。16天内,本届音乐节将为观众奉献18套20场主单元音乐会,涵盖交响乐、歌剧、声乐、室内乐、打击乐、电影音乐会等多种门类。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节目策划紧扣主题,以中外作曲家展开多维度对话、上演大师经典名作、多门类作品中国首演等形式,向古典音乐文化长河中各个时代的探路者、创新者致敬,并向观众全景展现古典音乐文化的瑰丽景象。与此同时,北京国际音乐节继续模式创新的步伐,策划推出的“音乐嘉年华”,将在三里屯太古里全新亮相,两天内呈现数十场演出和活动,囊括新古典、新国风、新视野等多种全新元素,致力打造古典音乐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融合的新模式,为观众深度参与音乐节提供全新体验。
秉承一贯坚持的公益性原则,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公益演出及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儿童音乐会、午间音乐会、大师课、导赏等将在十月期间与观众见面。
北京国际音乐节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树荣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
左起: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教授在第二十四届BMF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致敬光辉历程赞颂伟大时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时代节点。10月9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以“在灿烂的阳光下”合唱交响音乐会拉开序幕。这场以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赞颂新时代伟大征程的合唱音乐会将由中国音协交响乐联盟-BMF节日乐团与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在指挥家张国勇的带领下合力呈现。首次亮相的中国音协交响乐联盟-BMF节日乐团更是专门为本场音乐会策划组建,通过中国音协交响乐联盟的统筹协调,最终由来自全国20余支乐团的100名党员组成。百名党员致敬百年征程,北京国际音乐节极具创意的策划,充分彰显对历史与时代的敬意,也展现了中国交响乐事业飞速的发展与壮大。
这场音乐会通过音乐回顾历史发展的进程,从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鼓舞军民的《保卫黄河》,到凝结父辈记忆的《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从歌唱改革开放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到歌颂新时代的《不忘初心》,用歌曲串联百年征程,以歌声致敬伟大时代。本音乐会曲目由作曲家邹野进行改编,从歌曲到合唱交响,令歌声更为宏伟,让旋律更具感染力。
纪念大师 多元维度勾勒名家群像
在古典乐坛,每逢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整数年,以集中上演作品的方式纪念其为音乐史做出的贡献,早已成为惯例。北京国际音乐节曾多次以集中上演作曲家经典作品的方式对古典音乐历史中的大师们进行纪念,肖邦、马勒、威尔第和瓦格纳、贝多芬等大师的作品都曾通过这种方式被更多的中国观众所熟悉。2021年是斯特拉文斯基逝世五十周年,圣-桑逝世一百周年,皮亚佐拉诞辰一百周年,马勒逝世一百一十周年和中国作曲家丁善德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同时,维瓦尔第、普罗科菲耶夫、勋伯格等作曲家也都在2021年迎来了纪念年。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以多种方式纪念大师、回顾经典。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用“不忘初心”来形容对大师们的纪念,“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对于音乐家而言,初心之一就应该是永远铭记和憧憬过往的大师、前辈,我们荣幸地得到了那么多天才留下的馈赠,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与纪念大师一样,树立与传播中国概念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坚持二十四年的事业与使命。今年,纪念大师与中国概念这两大主题将在对话的背景下实现联动。郭文景、陈其钢、谭盾、前辈丁善德等中国作曲家的经典名作将先后亮相。其中,陈其钢将与法国作曲家圣-桑展开一场关于中法文化的音乐对话。马勒与丁善德则将透过生活与歌唱的视角展开东西方艺术歌曲的对话。谭盾则将对话现代音乐巨匠斯特拉文斯基,展现“现代”这一概念的百年流变。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指挥家黄屹、景焕、张洁敏、杨洋、谭盾,和徐惟聆、唐俊乔、宋元明及青年音乐家柳鸣、朱琳、苏畅、韩妍、陆轶文等倾情参与这些主题音乐会的呈现。
对话多元的同时,本届音乐节还在演出类型多元的角度对“大师与纪念”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诠释。斯特拉文斯基歌剧作品《浪子的历程》的中国首轮演出,将继续拓宽音乐节观众的音乐视野,由指挥家张洁敏、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中国青年歌唱家夏侯金旭、周正中、李晶晶和韩音培组成的演员阵容呈现。在三里屯太古里红馆持续一周的演出,勋伯格名作、斯特拉文斯基改编的巴赫作品、双钢琴与打击乐版《春之祭》、维瓦尔第和其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等都将一一呈现;此外,中国爱乐乐团大提琴重奏团将以12把大提琴的阵容,演绎来自南美洲作曲家皮亚佐拉和埃里让杜的名作。其中皮亚佐拉著名的《天使组曲》将被奏响,以纪念这位作曲家的百年诞辰。
BMF嘉年华 音乐就在生活中
二十三年来,北京国际音乐节从未停止创新,从最早将“委约模式”引入国内,到率先提出“中国概念”,再到240小时不停息的新模式,北京国际音乐节凭借巨大的创新能力引领着中国古典音乐事业向前迈进。今年音乐节全新推出的“音乐嘉年华”,将音乐带入城市时尚地标,让音乐融入城市脉络,让音乐真正成为公众生活中的一部分。
“音乐嘉年华”将于10月16至17日的周末时间在三里屯太古里与观众见面。从每天中午12时30分的巴西风情鼓巡游开始,丰富的演出和互动活动一直持续到晚间。在这两天时间里,午间音乐会将移师太古里,打击乐神童张放与“准00后”新古典室内乐团以青春活力演奏经典,中国流行歌手成方圆唱出拉美风情,让音乐出走户外,与观众近距离接触。音乐下午茶将在午间音乐会结束后继续音乐的狂欢,BMF少儿节日乐团的小乐手与新古典室内乐团趣味共演,花腔女高音陈小朵、小提琴演奏家林瑞沣和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携手合作带来首首金曲。多样的形式让音乐爱好者与来商业区休闲、购物的都市潮人,都能够近距离感受音乐魅力。
在音乐嘉年华这个板块中,种类繁多的活动被划分成巡游、音乐下午茶、影音秀、新国风/古典乐新赏析、秘密花园、红馆演出等不同单元,让每一位参与嘉年华的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并迅速感受到音乐节日的氛围。精致的舞台设计同时也为观众和游客新添一个网红打卡地。古筝演奏家常静与电子音乐人邵彦棚、蒙古图腾乐队、茶博士乐队、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与单簧管演奏家王弢、音乐家孙之阳与曹蕴都将用音乐为观众在喧嚣的环境中带来一丝静心赏乐的宁静。音乐嘉年华在观演以外,还将为观众与音乐家的交流打造新的空间与模式,不同主题的多场讲座、见面会在书店、公共休闲场所举办,感受艺术在城市中焕发的新魅力。由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担纲导演打造的《自然颂歌》也将在艺术气息浓郁的红馆内上演,女高音李晶晶、上海恰空古乐团与极具现代感的舞台装置融为一体,一场关于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音乐对话,将由此展开。
北京国际音乐节历经数年不断探索着观演方式的革新与变化,在北京极具代表性的商业地标区域,从“都市系列”到“浸没式歌剧”、再到“音乐嘉年华”的策划推出,观演方式的每一变化,都凝聚着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国际化视野为观众展现音乐文化前沿景观的努力,为音乐节广泛推广和扩大影响力的恒心。
乐聚红馆 后浪势不可挡
为青年音乐家提供展示平台,让世界聆听来自中国青年家的声音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始人余隆先生和音乐节最倾尽心血的事业与使命之一。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同样为青年音乐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0月16至23日,一周内将上演七套九场音乐会。其中大部分演出将由青年音乐家呈现。
2020年成立的新古典室内乐团由年仅20岁的青年指挥家金郁矿发起,这支乐团将在红馆上演现代音乐先驱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其中斯特拉文斯基改编版巴赫《四首前奏曲与赋格》的呈现将是这首作品的中国首演。来自上海交响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付艺霏和恩里克•卡里尼以及青年音乐家张橹和李聪将上演德彪西、萨蒂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其中斯特拉文斯基的改编版《春之祭》将编制巨大的管弦乐版本浓缩于双钢琴和打击乐中,给观众带来欣赏这部作品的全新角度。上海恰空古乐团将上演巴洛克作品音乐会,年轻音乐家将用形制古老的乐器,奏响300年前的时代之音,这其中蕴藏着年轻音乐家对巴洛克音乐最炽热的爱。今年BBC青年音乐家大奖的获得者、年仅17岁的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张放将上演一场打击乐秀,这场音乐会的曲目风格非常丰富,足以展现00后音乐家的宽阔艺术视野。
公益升级 音乐的一切与你有关
就如同精彩的演出、难忘的观演记忆陪伴着观众与北京国际音乐节携手度过了二十三年一样,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公益项目上的开拓与耕耘,也是硕果累累。2019年以来,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音乐广播共同推出“午间音乐会”这一文化品牌,为音乐艺术与现代都市生活与上班族群体,乃至学生、出租车司机等多样群体的接触创造条件。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午间音乐会将继续在国贸、中信大厦、三里屯太古里等北京都市地标与观众见面。演出内容沿袭过往的轻松风格,广州交响乐团铜管五重奏,歌唱家王云鹏,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张放,新古典室内乐团和歌手成方圆将陆续在午间音乐会的舞台亮相,与主持人谷悦进行碰撞与对话。从轻松的电影音乐到严肃的古典曲目,从激情澎湃的青年音乐家到观众熟悉的成名歌手,午间音乐会的曲目策划愈加丰富,演出类型更加多样。现场观演和通过电波、网络多种方式收听观看午间音乐会,将成为更多观众在金秋十月新养成的生活习惯。
10月16、17日在三里屯太古里举办的音乐嘉年华活动也将秉承公益性的原则,无论是贯穿南区与北区的各类巡游活动,还是在各个空间呈现的演出活动都免费开放。每天下午举办的各类讲座、见面会、工作坊也将以免费预约的方式招纳观众。
从音乐节创办之初至今,儿童音乐会已经成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最具影响力的公益品牌之一。10月23日,由青年钢琴家宋思衡创作的一部适合孩子们欣赏,以风趣的音乐语言讲述故事,同时展现钢琴艺术魅力的作品《咪咪噜迷失记》,将亮相北京国际音乐节公益儿童音乐会专场,为更多孩子打开音乐艺术之门。
2020年,面对疫情的深刻影响,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线上线下240小时“不停息”的新概念,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深度探索音乐艺术的互联网传播,明确版权意识,让音乐打破剧场的时空界限,更是开拓了全新的音乐传播模式。今年,“线上音乐节”也将在今年继续呈现。十余场音乐会将会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呈现,进一步扩大音乐节的影响力的同时,也能为更多观众展现古典音乐的魅力。此外,今年现场音乐会涉及到的曲目,将在线上以“点播”形式呈现,音乐节与各版权方合作,从斯特拉文斯基、皮亚佐拉、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典名作,到丁善德、陈其钢、谭盾等中国作曲名家的作品,都将在BMF俱乐部APP与观众见面。将为期16天的整届音乐节浓缩成随时可以赏听的线上“曲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观众亲近古典音乐、了解本届音乐节的曲目亮点,随时预习和回味属于自己的音乐节打造全新场景。
京港澳音乐艺术嘉年华全新登场
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全新子项目——2021首届“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正式推出,嘉年华将于2021年8月16日至8月26日在北京举办。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是2021年北京市重点及标志性青少年文化活动项目之一,由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承办。
嘉年华活动内容以授课、讲座、乐团排练、汇报音乐会等形式开展,著名教育家、大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教授担任嘉年华艺术总监,同时邀请郎朗、吕思清、王健、杨洋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众多知名教授担任导师,让京港澳优秀青少年有机会跟随世界顶级导师学习,搭建青少年美育平台,为京港澳青少年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成果展示音乐会也将作为音乐节期间10月23日“公益日”的演出之一,全新组建的京港澳青少年交响乐团将再次闪亮登场,期待他们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上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