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圆舞曲”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二月是最具“维也纳圆舞曲”代表性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首次公演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十二月,在奥地利音乐理事会的支持下,维也纳斯特劳斯管弦乐团在保加利亚为20多个国家协会和传统保护组织举办音乐会,借此机会为“维也纳圆舞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努力。而最近,“维也纳圆舞曲”被官方正式写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圆舞曲,基于音乐、舞蹈和歌曲,是奥地利文化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而被视为奥地利非官方国歌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会在每年一度的维也纳爱乐乐团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中返场演出,这场维也纳爱乐新年音乐会会通过卫星在全球同步直播。

“维也纳圆舞曲”的历史是与舞会交织在一起的,最开始是典型的维也纳风格与十四世纪法国宫廷舞蹈融合的产物。之后,维也纳圆舞曲在十八世纪的宫廷仪式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并由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同时代的音乐家发扬光大。

国王约瑟夫二世(1765-1790)对维也纳圆舞曲的发展功不可没,他撤销了只有贵族可以在霍夫堡宫广场参加舞会的法令,旨在不想完全剥夺民众对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的向往。

舞会作为维也纳人民最主要的娱乐概念提出是在1814至1815年,那段时间维也纳国会逐渐将圆舞曲被列入他们的演出节目单中。最初,维也纳圆舞曲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是主要由年轻人不受宗教限制,在欢乐的节日和优雅的环境中,以自由和快速的步伐滑动和旋转,这被认为是轻浮和放肆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圆舞曲成为了奥地利和欧洲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消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