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韩国青年为何经常赢得国际音乐比赛?【第二辑】

本系列第一辑:【探讨】韩国青年为何经常赢得国际音乐比赛?


若要说起这几年国际音乐大赛得奖者名单,华裔和韩国裔的音乐家们表现格外亮眼。其中人口数远少于中国的韩国,更是受瞩目,统计指出,在过去60年间(到2017年),韩国音乐家在由世界音乐比赛联盟(WFIMC)所认证的国际比赛中,竟有150人获得最高奖项,让人不得不佩服古典音乐界的韩流风潮。

 

古典韩流的兴起绝非少数人的功劳,不过刚接任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校长的钢琴家金大晋(Kim Dae-jin),被认为是培育出许多杰出年轻韩国钢琴家的重要幕后推手,而他也在近期的媒体专访中,分享了其中的诀窍。



新当选的韩国国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钢琴家金大晋11月2日在他的办公室接受《韩国时报》采访。由Choi Won-suk拍摄

 

韩国国立艺术大学包含来自六所艺术学校的137名教师和3,544名学生。作为新当选的校长,自1994年上任以来,金大晋已经培养了500多名学生。在他的教导下,许多才华横溢的钢琴家不断突破历史,以亚洲人或韩国人的身份首次获得一些著名的国际奖项。

 

这个名单包括2006年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冠军金善旭(Kim Sun-wook),1999年奥柏林国际钢琴比赛冠军Son Yeol-eum,2014年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和2015年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文智英(Mun Ji-yeong),最近也有在今年获得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的朴在弘(Park Jae-hong)(还有在Viotti、Ettlingen、Cleveland、Sendai(日本)、Epina、Maria Canals等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奖)。


这些奖项使学校成为音乐神童的摇篮。也令韩国在国际音乐界获得了新形象。对此金大晋谦虚的表示,这些优秀的年轻音乐家们,即便没有接受他的指导,也会发光发热,他只是从旁协助而已。





我们学校的教师致力于证明韩国学生可以在不出国学习的情况下赢得国际比赛。学校刚成立时,我们没有甚至良好的设施和环境来教学。以至于一个下雨天,我的办公室天花板还漏水,我不得不在上课前先清空装满水的桶......但我致力于这一目标,就是有信心能够培养一名才华横溢的学生,让其成为国际音乐赛事的获胜者。不知何时,我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我很擅长这件事。”

 

这似乎反映了金大晋希望让学校和他的学生更加国际化的想法,也反映出他自己在海外学习期间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

 

身为音乐神童和韩国的第一代古典音乐家,金大晋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在海外音乐学校接受教育的音乐家之一。他师从马丁·卡宁(Martin Canin),在1982年至1991年间获得了茱莉亚学院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也赢得了无数奖项,包括1985年的第6届Robert Casadesus国际钢琴比赛(现为克利夫兰国际钢琴比赛)的奖项。

 

“我的老师马丁·卡宁太勤奋了。他上课从不迟到,也不提早下课。这就是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每个人,包括我都有人生的起起伏伏。我试图以亲身经历来教会我的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教导。我相信学生们会通过我的行动中学习到东西。”

 

2005年,金大晋首次以指挥身份亮相,与水原爱乐乐团和昌原爱乐乐团合作。同时,他还曾担任布索尼、Gina Bachauer、Clara Haskil、贝多芬(波恩)、克利夫兰、仙台、日本滨松、Paderewski、拉赫玛尼诺夫(莫斯科)、中国国际、利兹、伊丽莎白女王等著名国际赛事的评委团成员。


但在作为评委参加国际比赛时,他意识到韩国学生缺少了一些东西:独特性。韩国学生技能很高,但看起来一模一样,表演起来像教科书,没有个人色彩或创造性诠释。于是,他逐渐调整教学的方式,不再强调学员的演奏要能完美无瑕,更不需要特别去为比赛的评审们而去做准备,而将注意力放在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色上。

 

“我意识到教科书式的风格无法持续。他们可能有足够的技巧去赢得比赛,但他们并不喜欢这件事。无论我身为老师对学生做什么,他们的自我核心都无法改变。与此同时,它可以是独特性和对音乐进行创造性解释的开始。自从我醒悟后,除了教他们技术技能外,我还专注于花很多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发掘他们的潜意识,并教他们了解自己。这更多的是关于了解自己的过程。创造力一直是稀缺物,这也是我们在艺术中所需要的。”

 

尽管如此,现实对音乐家来说依然很艰难;在国际比赛中获胜不再像金大晋在1960和1970年代经历的那样能够保证事业成功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许多国际比赛的评委,我依然认为一劳永逸的赛事并不多。过去,在1960和1970年代,赢得比赛是职业生涯成功的保证,并会带来很多独奏会、唱片和合同。但现在不再是这样了。我们评委团经常拿比赛开玩笑说:‘一等奖的质量与过去颁发的一等奖不同。’因此,学生被要求去赢得更多的比赛来证明他们的表现。音乐比赛是一种必要的恶性循环。”

 

此外,金大晋强调,许多西方古典音乐家羡慕韩国古典音乐界,因为它似乎充满活力和年轻的古典音乐迷。但他指出,情况不像看起来那么积极,市场并没有极大的成长。

 

“大约10到20年前也有很多年轻乐迷。现在我们仍然有乐迷,但也许因为韩国的生活压力很大,那些现已成为中年人的乐迷没有去继续消费古典音乐。此外,我们没有自然参加古典音乐会的文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许多经纪公司是可以与优秀音乐家一起策划高质量的音乐会的。但他们目前还依赖于票房收入和签约获奖音乐家来维持公司生计。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金大晋意识到韩国不需要再去证明他们擅长音乐这件事,因为音乐家们已经表现得足够多了。相反,他坚持认为古典音乐界的任务是为普通人举办更亲民的音乐会,这样古典音乐就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不再需要在音乐中(通过获奖)证明自己。是时候创造一种文化来举办民众可以欣赏的音乐会了,而不仅仅是让获奖音乐家来演出。这个国家很多地方的音乐厅并没有文化内涵。我想让音乐家和艺术家去到这些地方以填补文化的空缺...... 我希望艺术家能为人们带来安慰,成为社会所必需的一部分。”

 

除了扩大民众接触艺术的机会,在金大晋的四年任期中,他还期望能够更多的促使学生与其他门类艺术家展开合作,以使得学生更具创造力,想出新的东西。而这也将是韩国艺术发展未来三十年最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