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首演首秀,汇聚“中国正有戏”——上海大剧院21-22演出季发布

即将迎来23周年庆的上海大剧院,特意选择了823日公布2021-22全新演出季。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两度以半年为期公布演出季规划后,上海大剧院再次推出跨年演出季,展现当下中国舞台蓬勃发展的多元面貌。

新演出季以“中国正有戏”为主题,既是当下中国剧场有序恢复、舞台呈现精彩纷呈的写照,亦指向未来,以“有戏”为期,展现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力量,正显现出愈来愈强的蓬勃生命力和自信心。

在此主题之下,作为多种艺术形式兼容并包的综合性剧院,上海大剧院2021-22演出季特设“首秀首演”单元,汇聚京剧交响、国乐、舞蹈诗剧、话剧、音乐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的多部新作品,将在上海大剧院舞台首次与上海观众见面。与精彩演出并行,剧院品牌也将在新演出季中焕新升级,从视觉性的VI系统、体验性的艺术教育品牌,到能够“带回家”的剧院文创产品、能够“走进来”的特色生活方式体验,让剧院的精彩从舞台延展到日常生活,实践“梦想,不止舞台”的愿景。

 

首秀首演荟萃

线上线下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世界级精彩

 

围绕“中国正有戏”主题,“中国出品”成为2021-22演出季的节目主角,其中不少作品在上海首演、首秀。上海大剧院以全新的观演视角,通过舞台作品审视和讲述由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而生发的中国故事,亦立足世界视野,展示充满活力的创新舞台前沿风貌。

“首秀首演”单元中,原创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国乐《敦煌·慈悲颂——一条听得见的丝绸之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连台戏《雷雨》《雷雨·后》……这些根植于中国文化基因的舞台作品,将为我们展开意蕴深厚的历史画卷。中文原创音乐剧《人间失格》及音乐剧《玛蒂尔达》中文版将在上海大剧院迎来首演,融汇国际一流创作制作团队,展现当代中国舞台的青春气息。

两台京剧交响及国乐作品,乐颂大美中华文化。1018日,由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杨乃林作曲,翁思再、李东才作词的大型原创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交响乐音融会贯通,通过中西合璧的艺术语言,抒写京城大运河之独特风貌,带领上海观众走近千年大运河的前世与今生;上海民族乐团于2021年委约国际音乐大师谭盾,创作演出民族管弦乐史诗巨作《敦煌·慈悲颂——一条听得见的丝绸之路》,以敦煌壁画故事为蓝本,通过敦煌壁画与音乐旋律的结合,使敦煌艺术的精神由古及今地与这个时代的观众对话。

以舞蹈与戏剧呈现,阐释经典中国故事与美学。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邀“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和韩真携手担当联合总编导,对话北宋天才画家希孟,连线千年静与动,再现青绿山水画巅峰之作的奇幻色彩。连台戏《雷雨》《雷雨·后》将曹禺的的经典作品《雷雨》与其女儿及衣钵传人万方创作的《雷雨·后》在一昼夜间演出呈现,使其不仅成为一场父女之间的对话,也成为两代人、两个时代的对话,邀请观众在具有仪式感的观看历程中,收获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10月,这部连台戏作品与周涛主演的舞台剧《情书》将一同亮相上海大剧院央华戏剧演出季。

 

受到国际疫情影响,海外原版剧目的引进巡演依然困难重重,但中国舞台与世界演艺同仁的交流并未因此停止。中文原创音乐剧《人间失格》集结国际一线豪华创作团队,邀请到美国百老汇明星作曲弗兰克·怀德霍恩(Frank Wildhorn)及英国舞美设计大师莱斯利·特弗斯(Leslie Travers)加入,以国际水准呈现中文音乐剧创制精品。2019年,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在中国音乐剧市场引起轰动,时隔三年,中文版音乐剧《玛蒂尔达》将在期待中活力登场。中文版不仅将还原原版沉浸式舞美和现场乐队,更由国内音乐剧顶尖译配程何保驾护航,为中国观众们打造本土化独一无二的剧场新体验。

线上与线下舞台并行,上海大剧院线上演出季《巡演零号站》继2020年成功推出第一季后,2021-22演出季继续为观众带来丰富的线上演艺内容。新一季《巡演零号站》将聚焦后疫情时代下,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生活大环境,借用艺术的方式来治愈人心。除继续引进全球最新、最优的在线演艺剧目及纪录片外,将首次尝试推出“线上沉浸式戏剧”项目。其中,上海大剧院自制原创短片《中国有戏》第二季,将把目光投向嘻哈街舞、沉浸式戏剧、喜剧脱口秀、二次元文化等领域,发掘对年轻观众的深入解读,畅想演艺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经典底色焕发青春气息

多元演绎兼容并包,“大剧院制作”蓄势待发



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


立足高等级综合性剧院的定位,延续以歌剧作为开幕演出的传统,上海大剧院2021-22演出季邀请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携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慧,一同演绎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双子星”《乡村骑士》《丑角》,93日至5日,这对“世界级”的组合将为沪上观众献上不输国际一流的歌剧盛宴。音乐板块中,还将呈现威尔第&瓦格纳歌剧集萃音乐会、法兰西之光交响音乐会两台大型音乐会演出以飨歌剧及古典音乐爱好者。由上海大剧院策划的“一个人的古典”系列将带来梅第扬中提琴独奏音乐会、郭翔小号协奏音乐会、尹存墨钢琴独奏音乐会三台精品演出。新春之际,小提琴家王之炅还将与时代重奏团带来一场“玩转新年音乐会”。




新演出季中,更多传统底色、时尚气质与青春气息兼容并包的舞蹈、戏剧、戏曲作品扑面而来。919日、20日,舞蹈爱好者不可错过集结黎星、谢欣等明星舞者的高口碑舞剧《大饭店》;由上海芭蕾舞团演绎,每年圣诞“一期一会”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今年将焕新登场,以全新多媒体舞美制作与大剧院观众再度相约。此外,827-29日,以瓦格纳音乐为创作灵感,由中国与荷兰艺术家联袂打造的原创儿童光影音乐剧场《Ring Ring “环”游历险记》;115-7日,由赖声川创作并导演,集结明星主演的话剧《暗恋桃花源》;1124-28日,改编自同名电视剧的大型原创音乐剧《伪装者》第一部——愿得此身长报国;116-14日,“新·国风”音乐剧《南唐后主》及121-5日鼓楼西制造话剧《枕头人》,将为戏剧爱好者带来接连不断的精彩。由上海沪剧院带来的原创大型沪剧《陈毅在上海》及传世经典沪剧《雷雨》,将在红色基因与现代文本的交融中,呈现传统艺术的新鲜面貌。



继独立出品当代昆曲《浮生六记》之后,“大剧院制作”2022年蓄势待发。新演出季中,上海大剧院计划创制两部剧目:音乐剧《正青春》、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

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从一大到二十大,《正青春》通过几位女性的革命道路,以女性视角解读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共产党人的生活际遇, 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命运的连接。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则用音乐剧的方式,提炼原著作品中的精华,深入挖掘人性和信仰,引导人们如何去生活、去成长,中文版的打造将能更有感染力地传递给观众,引发社会性思考。

 

视觉系统焕彩升级,

文创、餐饮、直播,让剧院体验“沉浸式”进入生活

 

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剧院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跨界创新更为多元,演艺空间更加灵活,演艺衍生品更有生活质感。新演出中,上海大剧院剧院品牌焕新升级,力求将剧院空间纳入更多生活载体,呈现更为丰富的生活面貌。

2021-22演出季开始,上海大剧院视觉VI系统全新升级:皇冠般的白色弧形屋顶弯向天际,简洁流畅的几何形造型,既勾勒了“天地之间”的建筑构思,也表达了“开放的艺术宫殿”理念,渐变的色彩则体现了一种浸入感和融合性,结合文创产品、艺教活动、剧院空间、线上节目等场景,意寓观众可以在剧院内外的多种生活场景下体验大剧院品牌,实践“梦想,不止舞台”的愿景。

延续多年,在剧场观众中积累了优质口碑的上海大剧院艺术教育品牌,将继续深耕亲子家庭、中小学生剧院体验等项目,为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和艺术爱好者,量身定制舞台内外与“有戏”相遇的体验。新演出季中,首个剧院内的亲子阅读馆“音·阅空间”从经典的艺术绘本故事出发,融合音乐、合唱、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开展亲子阅读、亲子亲子戏剧和音乐游戏三大工作坊,用生动有趣的亲子互动和艺术体验,和家长携手让孩子们“乐在艺术之中”,让因身高限制无法走进剧场的孩子们拥有艺术启蒙的机会。此外,“大剧院艺术之旅”是面向上海市各中小学学生的剧院体验项目,旨在启蒙学生的艺术感悟、丰富学生精神文明生活,以“剧院导览+艺术体验”于一体,通过开放参观、后台体验、建筑知识、艺术普及、剧院礼仪、艺术讲座和工作坊、公开彩排等内容的有机结合,将课堂搬进剧院,完成学生们的“艺术初体验”。

在日常生活俯拾即是的细节中,浸润剧场的艺术氛围,不再是梦想。新演出季中,通过上海大剧院自有品牌文创设计、A+艺术空间商业实体、剧院策划特别活动等,观众们将在剧场外更多的生活场景下感受到舞台艺术:新演出季中,上海大剧院在文创研发上玩转国潮风,与大孚飞跃携手推出的“中国有戏”联名款帆布鞋,将当下年轻人“不去剧院,就在去剧院的路上”的生活态度,呈现为“有戏”的国潮生活方式。产品名称“中国有戏”起源于上海大剧院2020年上线的原创纪录短片《中国有戏》。“中国有戏”四个字,始于表演艺术,却迈向更广阔、更深刻的国人精神意义——凡中国,尽有戏!



827日正值上海大剧院23周年生日,为此,自23日至27日大剧院将连续推出院庆周系列活动:824日下午,“看经典·看命运·看自己”上海大剧院央华戏剧演出季连台戏《雷雨》《雷雨·后》分享会直播活动,将邀请《雷雨》文学责编、《雷雨·后》编剧万方,演员刘恺威、佟瑞敏、何赛飞、孔维、徐德亮、张贺钦、石皖川、罗永娟等齐聚一堂,与观众就经典文本当代演绎展开线上交流;23-27日,沪剧《陈毅在上海》演出期间,观众可在八楼望星空餐厅,品尝“文艺饭堂”红色经典特别套餐——“四星望月星空套餐”,由香芋蒸排骨、鱼干、剁椒臭豆腐、盐水毛豆、南瓜等食材组成的四小碟+竹蒸笼套餐,充分体现了忆苦思甜不忘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7日生日当晚,“走进大剧院”院庆直播活动将以大剧院焕新亮相的小剧场为舞台,主播将带领观众,在镜头前深入剧院“隐藏空间”,挖掘有趣有料的幕后花絮,追踪热门演出的亮点所在,热淘心水文创品;823日始,大剧院天猫旗舰店开启有戏鞋的预售,将在920日正式实现线上开售。观众也将在827日的大剧院直播间内看到有戏鞋的“真面目”;院庆周期间,位于A+艺术空间的后书台商店还将推出“剧院文创盲选福袋”;大咖室·咖啡厅推出以大剧院外形为灵感的“23周年生日套餐”,在院庆周期间限定供应……通过系列活动,上海大剧院期待邀请更广泛的新老观众,扩展对剧院体验的认知与想象力,在这方空间之中,打开属于自己的“中国正有戏”舞台。